# systemMonitor **Repository Path**: Algernon67/system-monitor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systemMonitor - **Description**: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rimary Language**: Python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0 - **Forks**: 1 - **Created**: 2025-04-25 - **Last Updated**: 2025-07-14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以下从技术实现角度对工具采集和eBPF采集方案进行细化补充: ### 一、传统工具采集实现策略 #### 1. 多源数据采集框架 - **分层采集架构**: - 内核层:通过sysfs/procfs接口获取原始指标(如`/proc/stat`) - 系统调用层:使用syscall跟踪关键操作(如`openat`、`read`) - 应用层:解析进程状态文件(如`/proc/[pid]/status`) - **优化策略**: - 零拷贝技术:使用mmap直接映射/proc文件减少内存复制 - 批量读取机制:合并连续系统调用(如preadv2批量读取多个文件描述符) - 事件驱动采集:通过inotify监控关键文件变更事件 #### 2. 性能敏感场景处理 - **动态降级机制**: - 当系统负载超过阈值时,自动关闭非关键指标采集 - 优先级控制:CPU指标采集优先级 > 内存 > 磁盘 > 网络 - **智能缓存策略**: - 高频数据:保留最近3次采样值的滑动窗口 - 低频数据:采用LRU缓存淘汰策略 #### 3. 跨平台兼容方案 - **抽象层设计**: ```plain +----------------+ | 统一采集接口 | +----------------+ △ +----------------+-------------------+ | Linux实现 | Windows实现 | | (procfs/sysfs) | (PDH/WMI) | +----------------+-------------------+ ``` - 差异处理: - 指标映射表:建立跨平台指标命名规范(如linux.cpu.user -> win.cpu.privileged) - 采样率自动适配:根据OS类型自动调整默认采集频率 ### 二、eBPF采集深度优化 #### 1. 内核观测体系设计 - **探针分类管理**: ```plain Kprobe类型: - 函数入口探针(记录参数) - 函数返回探针(记录返回值) Tracepoint类型: - 系统调用跟踪(sys_enter/sys_exit) - 调度器事件(sched_switch) USDT探针: - 关键用户态函数打点 ``` - **动态加载机制**: - 热加载:通过netlink发送eBPF程序到内核 - 安全校验:启用CONFIG_BPF_JIT_ALWAYS_ON并验证程序签名 - 版本适配:使用BTF和CO-RE技术实现跨内核版本兼容 #### 2. 性能关键路径优化 - **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策略**: - 内核态:每个CPU核心独立缓冲区,避免锁竞争 - 用户态:批量读取+零拷贝(使用mmap映射缓冲区) - **智能过滤机制**: ```plain 内核层过滤: - 进程白名单过滤(cgroup标记) - 系统调用频率限流(token bucket算法) 用户层过滤: - 基于规则的二次过滤(正则表达式匹配) - 采样率动态调整(根据事件频率自动稀释) ``` #### 3. 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 **资源隔离方案**: - 内存限制:每个eBPF程序最大1MB栈空间 - CPU配额:通过cgroup限制eBPF程序的指令执行周期 - 探针熔断:当单个探针事件超过10000次/秒时自动暂停 - **错误处理机制**: - 内核恐慌防护:启用BPF安全模式(禁用危险helper函数) - 热恢复机制:异常探针自动回滚到上一个稳定版本 ### 三、混合采集协同方案 #### 1. 数据关联策略 - **统一上下文标识**: - 进程级:PID+启动时间戳(解决PID复用问题) - 网络级:五元组+flow cookie标识 - 存储级:文件inode+设备号+世代号 - **时间同步机制**: - 使用CLOCK_MONOTONIC_RAW作为统一时间源 - 定期校准用户态和内核态时钟偏差 #### 2. 智能调度决策 - **采集模式选择矩阵**: | 场景特征 | 推荐采集方式 | |--------------------|----------------------| | 高频内核事件 | eBPF + 环形缓冲区 | | 精确进程级指标 | 工具采集 + inotify | | 跨容器监控 | eBPF cgroup过滤 | | 历史趋势分析 | 工具定期采样 | #### 3. 异常协同检测 - **联合分析模式**: ```plain eBPF检测到异常系统调用 → 触发工具采集进程快照 → 关联历史性能基线数据 → 生成复合事件报告 ``` - **数据补全机制**: - 当eBPF丢失事件时,通过工具采集的/proc数据进行插值补偿 - 工具采集异常时,依赖eBPF的近似统计数据进行降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