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Handbook **Repository Path**: lamdba/AIHandbook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AIHandbook - **Description**: 心理派人工智能手册 - **Primary Language**: Unknown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0 - **Forks**: 0 - **Created**: 2020-08-02 - **Last Updated**: 2020-12-19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心理派人工智能手册 目录 第一章 联想 搜索 第二章 知识和内置对象 知识 逻辑 通用 策略 解决策略 内置对象 任务 需求 预测 异常 自省对象 工作寄存对象 第三章 保持和抛弃 第四章 组合,记忆和遗忘 记忆 组合 学习 寄存/非立即使用 遗忘 代换 抛弃 注意 第五章 决策 驱动与否定 第六章 感觉对象 第七章 动作对象 第八章 输入 输入自学习 第九章 输出 输出自学习 =================================================================== 写在前面 心理派人工智能,是一种心理学,使用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并且使用计算机和编程方法来验证心理模型。这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学和不人道主义,因为在计算机模拟下,任何表现都不会被视为主观能动性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它视为人工智能科学而非心理学,可能会减轻某些人的思考负担。模拟人的思考和行为,只是人工智能众多目标和途径中的一种,今天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普遍地与人类沟通、与人交流的东西,没有能从环境和社会中学习技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东西。就这几点而言,研究人如何思考,在人工智能意义上就是值得的。智慧本身更是自古以来的研究对象,联想主义心理学给出的回答,还不够细致,不过大体上和康德的理性相背:联想难以称为理性。 第一章 联想 人脑是如何工作的?——不断联想,不断地想到新的东西。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可复现的,每一刻的状态由上一刻唯一决定,新想到的东西由本次联想前想到的东西决定。这些东西称为概念,或者叫对象。一个人拥有的概念或许有上万个,但某一时刻被想到的概念,即此刻的注意中的概念,只有寥寥数个。联想所做的,就是由此刻想到的东西,经过一系列分析,决定下一刻要想到哪些东西。这是一个相当固定的过程,但是外界的环境总在变化,这些过程以不同方式串在一起,就形成了智能的复杂表现。 上述描述是比较粗略的,为的是先给出一个大致印象。不过也只有三处是需要明确的,一“东西”或者“概念”究竟是什么,二是“某一刻想到的东西”或者说“注意”是怎样的,三是“联想对注意的一系列分析”究竟是何分析。程序是严谨的,理论最终得精确到程序级才行,否则这个人工智能最终没法写出来。 概念,不完全是专业术语,也难以给出明确的定义,它就是指人对一个东西的印象,或者对一类东西的共性的印象,一个特征。比如“车”是一个概念,看到这个词,脑中可能就会浮现出一些大略的图像和感觉。“火车”也是一个概念。不过不要套用到逻辑或者编程里的类这些上边去(这是与很多人工智能理论的重要差别),概念之间没有从属包含关系,联想也不处理这样的关系。也许可以说火车是车的一种,但说到车,首先想到的图像往往是某一其他种类的车吧!概念是心理上的物体,但凡在思维上呈现为一个整体的,简直都可称为概念。再比如“灰色”,“运动”,“四维空间”。 这里又牵出一个问题,词汇在思维上也是整体,所以词汇也是概念,那么上一段所说的“车”究竟是一个词汇,还是对应于真实的某一辆车呢?大多数时候,讨论一个物体性的概念,其实都是在讨论视觉。我们使用语言词汇交流,词汇如果有视觉概念对应,人在分析语言的时候就会直接分析这个视觉概念,不会把词汇概念当一回事,即便它应该也短暂地在思维中出现过。“车”的视觉概念也不是具体的某一辆车,而是一个视觉形象。又如“苹果”,苹果是有味觉也有视觉的,但是在感知和思维上,苹果的视觉和味觉并非同时出现,所以它们分属两个整体、看作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有联系,之前提到的车的概念,和火车也有联系。概念间的联系非常多,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概念大多数时候是对应于感觉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或者反过来说,这样的东西才易于被人类自己发现,并且造出一个词来描述它。而词语本身是语音,是听觉的一种;文字是视觉的一种。大多数时候,如非阅读和书写,语言都是听觉性的。默念是比较普遍的思维过程。 一个概念没有人造出词汇与之对应,是完全可能的,有时候这些概念难以自省,这种概念称为隐概念,没有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所以,隐概念的规模有多大,也难以估量,之后会介绍,需要使用联想规则反推隐概念何时出现、如何起作用。 如果读者有编程经验,应该会熟悉“对象”这一称谓。 连接其他概念 第二章 知识和内置对象 第三章 保持和抛弃 联想如何完成复杂任务,表现得智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代换,它使得从未见过的概念也能被特殊处理。代换除了需要激活新概念的能力,还需要保持和抛弃的能力,可以说这是联想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瞬时记忆 第四章 组合,记忆和遗忘 概念是怎么来的? 对象是对象的联系,形成对象就是形成联系,临时联系是对象 第五章 决策执行 人会遇到决策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时候,人们只需要循规蹈矩就可以把眼前的事做好,没有需要迟疑的东西。 预测有的是奖励性的,有的不是奖励性的,表现为预测成功或失败后,有无大的影响。我觉得前者的意义,仅在于处理异常,这样正常情况就不会带来任何影响 如果是说目标设定,那么ai要相信自己能完成目标,包括不知道步骤但自信有办法知道 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中途放弃,或者思考后继续的情况 【驱动与否定】这个可以叫驱动和否定,驱动是用来启动,启动后就只要往下走就行;否定是终止继续的动作 另外,否定多了人会不高兴。昨天我提到两种预测,也有类似的否定,另一种无情绪预测不影响心情 第六章 感觉对象 第七章 动作对象 空间感=运动知识 通过运动来衡量物体远近? 远近的唯一意义就是,如何移动以交互。如果不能移动,远近都没有意义了,都一样。 空间感,方位感,都是。 第八章 输入 第九章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