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开源
企业版
高校版
搜索
帮助中心
使用条款
关于我们
开源
企业版
高校版
私有云
模力方舟
登录
注册
代码拉取完成,页面将自动刷新
捐赠
捐赠前请先登录
取消
前往登录
扫描微信二维码支付
取消
支付完成
支付提示
将跳转至支付宝完成支付
确定
取消
Watch
不关注
关注所有动态
仅关注版本发行动态
关注但不提醒动态
1
Star
4
Fork
3
RV少年 (RV4Kids)
/
NutShell
代码
Issues
3
Pull Requests
0
Wiki
统计
流水线
服务
质量分析
Jenkins for Gitee
腾讯云托管
腾讯云 Serverless
悬镜安全
阿里云 SAE
Codeblitz
SBOM
我知道了,不再自动展开
更新失败,请稍后重试!
移除标识
内容风险标识
本任务被
标识为内容中包含有代码安全 Bug 、隐私泄露等敏感信息,仓库外成员不可访问
如何评价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计划?对国产芯片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已完成
#I3POU4
袁德俊
拥有者
创建于
2021-05-05 00:25
**圆桌收录:新年芯展望** 【#国科大本科生超硬核毕业证#】今天,@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今年6月2日, “一生一芯”团队学生代表向国科大毕业答辩委员会演示处理器芯片的功能,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本科毕业设计“答卷”,也实现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一目标。据悉,这5位毕业生都将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读研究生,“参与一个更有挑战的项目,开发一款高性能乱序多发射RISC-V处理器核的设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http://t.cn/A6yDJufr http://t.cn/A6yDiPM3 [查看全部 237 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298856) ---  莱卡 研究生 68 人赞同了该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298856/answer/1366307211 其实我感觉这篇报道多多少少有些误导人,这一计划的很多铺垫都没有说,很多人看到这篇报道会以为是这五名本科生 **自己** 从头到尾完成了这一项任务,其实并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本科教学的项目,这应该是由计算所几个大佬做了一个框架,然后这五位本科生在这个框架上实现了自己的CPU。** 就说设计部分,如果你查看NutShell源码的git log你会发现,提交的作者信息中一共有8位,除了五位本科生(Huaqiang Wang(又名:William Wang),zhangzifei,wangkaifan(又名wakafa),zhanglinjuan,经包老师提醒,金越同学的做的工作并未放到开源NutShell中)外还有2个人,这应该是包老师组里的博士生或老师。  _图1. NutShell的作者信息信息,以及每个人的提交次数统计_ 展开NutShell的文件夹,稍微看一下代码的话你会发现:  _图2.NutShell项目文件列表_ NutShell中的代码大部分是由Zihao Yu完成的,比如fpga,project,还有src/main/scala中除了nutcore的其他文件夹下的代码,这个在翻阅代码时可以看到  _图3. AXI总线可以看到是由Zihao Yu编写_  _图4. AXI4RAM文件也是有Zihao Yu编写_ 但NutShell最核心的部分src/main/scala/nutcore 绝大部分是由五位本科生编写,有一小部分是Zihao Yu编写,比如说src/main/scala/nutcore/Cache.scala和src/main/scala/nutcore/Decode.scala有一些Zihao Yu的身影。 也就是说,NutShell **并不完全** 由五位本科生完成的,但也并不存在过度参与问题,NutShell的主体部分nutcore还是由这五位本科生完成的(这种形式有点像龙芯杯比赛),从包老师提供的 _“4个月高强度开发历程”_ 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五位本科生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 今天想起Zihao Yu和袁春风老师的一个PPT——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里面这么一句话: **一个打通全栈的实验很重要** 。  _图5. 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 P2_ 现在yzh打造的ProjectN是基于FPGA或Linux的。  _图5. 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 P3_ 加上这次一生一芯计划,yzh大佬设计教学实验更加完善。如果一个同学能完完整整的完成了这些实验,我想当老师再问起“当我按下键盘,计算机发生了什么?”的问题时,ta应该早已了然于胸。 --- 另外我觉得这个项目对想学习RISC-V的同学有了一个更好的入门,如果初期直接上Rocket-chip或BOOM的话,个人感觉挺痛苦的,但如果NutShell入手应该会好很多。 从项目规模上来说,Rocket-chip项目有近16万行代码,其中chisel的代码就有13多行,这13万多行中只有1万行是rocket的代码,如果你想看明白这1万行核心的代码,怎么也得去了解其余12万行的代码吧。  _图6. rocket-chip代码统计_  _图7. rocket代码统计_ 但Nutshell总共多少行呢?16939行,其中chisel的代码也才11385行,  _图8. NutShell代码统计_ 而且这个项目只用到了chisel3和chisel-iotesters两个库,参数化配置逻辑也大大简化,只用了map一个概念,而如果不是很熟悉Scala的话看Rocket-chip或Boom的配置文件应该会很痛苦很痛苦。  _图9. NutShell中的默认设置_  _图10. Rocket-chip subsystem中WithRV32配置,这里面用到了scala的许多特性,如偏函数,函数式编程,还用到了scala中一些语法糖。_ 而且NutShell并不是一个“教学玩具”,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可以流片的处理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无论是RISC-V新手还是老手,我个人觉得NutShell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项目。 --- 最后讲真的,真心羡慕这五位本科生,本科期间享受到这么好的资源,同时也很佩服,本科期间取得了超过绝大部分同学的成就。今年9月份开学后,我将成为国科大的一名研究生,希望到时候这个项目也可以开放给研究生。 编辑于 2020-07-31 
**圆桌收录:新年芯展望** 【#国科大本科生超硬核毕业证#】今天,@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今年6月2日, “一生一芯”团队学生代表向国科大毕业答辩委员会演示处理器芯片的功能,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本科毕业设计“答卷”,也实现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一目标。据悉,这5位毕业生都将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读研究生,“参与一个更有挑战的项目,开发一款高性能乱序多发射RISC-V处理器核的设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http://t.cn/A6yDJufr http://t.cn/A6yDiPM3 [查看全部 237 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298856) ---  莱卡 研究生 68 人赞同了该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298856/answer/1366307211 其实我感觉这篇报道多多少少有些误导人,这一计划的很多铺垫都没有说,很多人看到这篇报道会以为是这五名本科生 **自己** 从头到尾完成了这一项任务,其实并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本科教学的项目,这应该是由计算所几个大佬做了一个框架,然后这五位本科生在这个框架上实现了自己的CPU。** 就说设计部分,如果你查看NutShell源码的git log你会发现,提交的作者信息中一共有8位,除了五位本科生(Huaqiang Wang(又名:William Wang),zhangzifei,wangkaifan(又名wakafa),zhanglinjuan,经包老师提醒,金越同学的做的工作并未放到开源NutShell中)外还有2个人,这应该是包老师组里的博士生或老师。  _图1. NutShell的作者信息信息,以及每个人的提交次数统计_ 展开NutShell的文件夹,稍微看一下代码的话你会发现:  _图2.NutShell项目文件列表_ NutShell中的代码大部分是由Zihao Yu完成的,比如fpga,project,还有src/main/scala中除了nutcore的其他文件夹下的代码,这个在翻阅代码时可以看到  _图3. AXI总线可以看到是由Zihao Yu编写_  _图4. AXI4RAM文件也是有Zihao Yu编写_ 但NutShell最核心的部分src/main/scala/nutcore 绝大部分是由五位本科生编写,有一小部分是Zihao Yu编写,比如说src/main/scala/nutcore/Cache.scala和src/main/scala/nutcore/Decode.scala有一些Zihao Yu的身影。 也就是说,NutShell **并不完全** 由五位本科生完成的,但也并不存在过度参与问题,NutShell的主体部分nutcore还是由这五位本科生完成的(这种形式有点像龙芯杯比赛),从包老师提供的 _“4个月高强度开发历程”_ 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五位本科生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 今天想起Zihao Yu和袁春风老师的一个PPT——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里面这么一句话: **一个打通全栈的实验很重要** 。  _图5. 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 P2_ 现在yzh打造的ProjectN是基于FPGA或Linux的。  _图5. 通过ProjectN构建RISC-V计算机系统塑造学生的初步系统能力 P3_ 加上这次一生一芯计划,yzh大佬设计教学实验更加完善。如果一个同学能完完整整的完成了这些实验,我想当老师再问起“当我按下键盘,计算机发生了什么?”的问题时,ta应该早已了然于胸。 --- 另外我觉得这个项目对想学习RISC-V的同学有了一个更好的入门,如果初期直接上Rocket-chip或BOOM的话,个人感觉挺痛苦的,但如果NutShell入手应该会好很多。 从项目规模上来说,Rocket-chip项目有近16万行代码,其中chisel的代码就有13多行,这13万多行中只有1万行是rocket的代码,如果你想看明白这1万行核心的代码,怎么也得去了解其余12万行的代码吧。  _图6. rocket-chip代码统计_  _图7. rocket代码统计_ 但Nutshell总共多少行呢?16939行,其中chisel的代码也才11385行,  _图8. NutShell代码统计_ 而且这个项目只用到了chisel3和chisel-iotesters两个库,参数化配置逻辑也大大简化,只用了map一个概念,而如果不是很熟悉Scala的话看Rocket-chip或Boom的配置文件应该会很痛苦很痛苦。  _图9. NutShell中的默认设置_  _图10. Rocket-chip subsystem中WithRV32配置,这里面用到了scala的许多特性,如偏函数,函数式编程,还用到了scala中一些语法糖。_ 而且NutShell并不是一个“教学玩具”,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可以流片的处理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无论是RISC-V新手还是老手,我个人觉得NutShell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项目。 --- 最后讲真的,真心羡慕这五位本科生,本科期间享受到这么好的资源,同时也很佩服,本科期间取得了超过绝大部分同学的成就。今年9月份开学后,我将成为国科大的一名研究生,希望到时候这个项目也可以开放给研究生。 编辑于 2020-07-31 
评论 (
23
)
登录
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状态
已完成
待办的
进行中
已完成
已关闭
负责人
未设置
标签
未设置
标签管理
里程碑
未关联里程碑
未关联里程碑
Pull Requests
未关联
未关联
关联的 Pull Requests 被合并后可能会关闭此 issue
分支
未关联
未关联
master
v3
runahead
difftest
dasm
arbitrary-dram-latency
merge-support-fp
develop
dev-argo
dev-wbwidth
dev-privileged
dev-tlb
dev-difftest
refine-doc
argo-develop
support-fp
argo-perf
dev-n-draft
try-essent
asic
开始日期   -   截止日期
-
置顶选项
不置顶
置顶等级:高
置顶等级:中
置顶等级:低
优先级
不指定
严重
主要
次要
不重要
参与者(1)
Scala
1
https://gitee.com/RV4Kids/NutShell.git
git@gitee.com:RV4Kids/NutShell.git
RV4Kids
NutShell
NutShell
点此查找更多帮助
搜索帮助
Git 命令在线学习
如何在 Gitee 导入 GitHub 仓库
Git 仓库基础操作
企业版和社区版功能对比
SSH 公钥设置
如何处理代码冲突
仓库体积过大,如何减小?
如何找回被删除的仓库数据
Gitee 产品配额说明
GitHub仓库快速导入Gitee及同步更新
什么是 Release(发行版)
将 PHP 项目自动发布到 packagist.org
评论
仓库举报
回到顶部
登录提示
该操作需登录 Gitee 帐号,请先登录后再操作。
立即登录
没有帐号,去注册